【聚焦】乌拉特中旗“十种模式” 破解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瓶颈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04
乌拉特中旗以消除嘎查村级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、扶持薄弱嘎查村、壮大富裕嘎查村为目标,积极探索“十种模式”,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多渠道、多类型、多元化发展。
盘活存量,走“资产经营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,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整合集体耕地10000亩,以对外承包的方式实现年收入10万元,走出不断盘活壮大存量集体资产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。
发挥特色,走“产业带动”型发展模式。在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,发挥城郊村独特地理位置优势,建设20座集体温室拱棚,发展绿色新鲜蔬果产业,实现年集体收入4万元,走出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。
组织引领,走“入股分红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川井苏木巴彦高勒嘎查,探索实践“集体领办、村民入股、合作经营、受益入村”模式,集体带领群众创办专业合作社,与内蒙古领头羊公司合作经营肉羊养殖、牧家乐旅游项目,成功实现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。
招商引资,走“村企合作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以生产设备、集体土地为固定资产,采取招商引资、合伙经营等方式,与外来合伙商合作创办“金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”,生产预拌混凝土,实现了年集体收入50万元。
高效利用,走“土地经营”型发展模式。在石哈河镇楚鲁图村,将外出农户分散、闲置的200余亩土地集中流转为集体土地,采取自主经营的方式,发展集体公益林,实现年集体收入2万元,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可行性模式。
借力帮扶,走“项目推动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,利用扶贫项目资金购买基础母畜300头,以“轮换包扶”的形式承包给嘎查贫困户,三年来持续帮扶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,嘎查集体畜群发展到600头,实现集体牧户双增收。
挖掘潜力,走“旅游促动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德岭山镇乌镇村至甘其毛都口岸S212线一带嘎查村,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,通过发展美丽乡村生态游、草原牧家乐游、红色文化体验游、民族宗教风情游等服务项目,拓宽嘎查村集体经发展渠道。
依托科技,走“电商引领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巴音乌兰苏木巴音宝日嘎查,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、进牧区的有利契机,紧跟市场和消费需求,通过搭建网上营销平台,以收取加工销售费的形式,将牧户羊肉加工包装统一销售到全国各地,实现集体创收。
打破空壳,走“有偿服务”型发展模式。在农区苏木镇,引导嘎查村创办农牧业生产经营合作社,通过微利为农民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销、仓储物流等综合性服务,实现集体经济创收,探索出一条无任何资产资源情况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模式。
响应政策,走“现代牧业”型发展模式。在牧区苏木镇,引导嘎查村,组织和动员转移出去的牧民将草场向养植能手、养殖大户承包集中,建立家庭生态牧场,收取一定额度的有偿服务管理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,形成“集体+牧户”双方利益联结体。(图门乌力吉)
如果您喜欢“巴彦淖尔党建”发布的内容,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;或者点击标题下面的“巴彦淖尔党建”字样关注;还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图片,点击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关注。
